市面上的精品咖啡馆四处林立,经营咖啡馆的生意并不容易做,要在众多竞争对手包抄中突围而出更是非常挑战;可是,Brew&Bread精品咖啡馆也灵机一动,希望将竞争对手变成自己潜在客户!
这家精品咖啡馆是由杨声栋、潘珈健和潘珈骏3个表兄弟一起创立,现有2家分店Brew&Bread,比预期中发展得快,并在近期内成立了中央厨房。市面上的精品咖啡馆四处林立,反而让Brew&Bread有将竞争对手变成自己潜在客户的想法。
杨声栋及潘珈健在接受《中国报》专访时指出,新成立的中央厨房,将提供他们所需原料供应。这个发展方向,主要提供有意开创自家咖啡馆业者,容易管理和经营的便利。
Brew&Bread亦引进咖啡烘焙机,自家烘焙咖啡,打算开拓供应咖啡市场。这是原代工生产(OEM)模式,大家客户群不同,不会在市面上出现冲突。
引进咖啡烘焙机
为了扩大咖啡网络,Brew&Bread都会参与咖啡展览会,分享对咖啡的经验。这些活动除了让杨声栋他们提升曝光率外,也加强了品牌识別度。
对于一个创业者,业务不断扩展是学习管道,两位受访者说:“我们将供应原料给其他业者,所以不会开太多实体店。其实在大马,还有好几个地区有待开发。”
创业精神一起担当
一个人的个性会看出一个人的能耐,这是Brew&Bread精品咖啡馆在进行招聘时关注的事项,为的就是要有一个充满热诚的工作团队。
3人在业务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业务上,杨声栋在咖啡知识较广,多负责咖啡生产,表弟潘珈健和潘珈骏的家庭有经营咖啡厅经验,所以负责经营和厨房运作。
3人也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杨声栋负责修读有关咖啡课程,潘珈健负责开拓工作,包括一切与咖啡相关活动,至于潘珈骏掌管咖啡馆运作事宜。
“我们不会同时几个人负责同一事件,没有必要重叠责任,反而大家出席不同活动后回来一起分享,进度会比较快。”
不过在下重要决定时,他们会一起商讨结论,确定后就一起去努力,绝不在事后出现互相指责的局面,反而视为一起学习的过程。
“如果决定了就要敢敢去踏出第一步,在不同领域都会面对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
在正式开创咖啡馆前,他们预设可能会面对的十个问题,实际上没有事情是可估计的,发生了就要想办法去面对。
交流激发创意
杨声栋称:“Brew&Bread现处在成长阶段,有许多点子但需时间去执行。一个好的团队会有不同角色,领导公司转型到不同阶段。”
一个经营者,或许是个自我中心的人。不过Brew&Bread却注重和员工之间的分享,不管是咖啡知识还是公司表现。对于一个在成长中的公司,也需要强大的团队给予支持。
相对的,员工也会提供回馈,伸缩性工作环境让他们有更大发挥空间,乐意付出更多心思在工作上。不同的想法会提供不同的惊喜,尤其供读生的想法更是天马行空。
“人和机器不同,若受到各种限制,脑袋将无法良好运作,若太大压力也会限制发挥空间。”
Brew&Bread不时会举办内部咖啡比赛,不管是侍应生还是烹调师都可以大显身手,发挥自己的创意。这种互动,也是咖啡馆创意的源头。
大马咖啡文化发展
迅速渗入日常生活
大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使精品咖啡融入国人的生活文化,相较新加坡要花6年时间开发市场,大马在短短2年里就有如此般发展。
“过去10年,我多数时间都在新加坡生活,直到近2年才回来大马。当时市场的咖啡趋势开始出现变化,可见庞大成长潜能。”
市场对咖啡认知处于初期,消费者对各类咖啡的要求并不强烈。
Brew&Bread是较早创立的咖啡馆,看在杨声栋眼里是个优势。他们曾经动摇过,要以市场偏好的产品迎合需求。但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喝咖啡是种文化,80%大马人都摄取咖啡。
Brew&Bread经营初期,咖啡豆主要来自新加坡和澳洲,杨声栋指当时市场需求不高,因此都直接从海外进口。
“消费者对咖啡的要求很简单,不了解市场的多样化,可能只知道有拿铁、卡布奇诺等,直到后来更有要求,才想尝试各种不同风味的咖啡。”
国内咖啡消费趋势变化迅速,消费者对咖啡的摄取率提升,所以杨声栋决定在业务上采取新发展。
报导:卢慧仪
转载自(中国报 – 财经)
Created by Tan KW | Nov 20, 2024
Created by Tan KW | Nov 20, 2024
Created by Tan KW | Nov 20, 2024
Tom
我都靠近7年没喝咖啡了,也不常喝美禄,还是喜欢喝白开水
我在外面用餐时也不点饮料
2014-08-10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