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超級富豪風險投資三大趨勢
「高科技、高風險」近期似乎又再應驗,美國的生物科技及網絡股最近一個月出現洗倉式暴跌。然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等超級富豪並沒有放慢腳步。
如果近期股價上升的國際商業機器(IBM)、英特爾(Intel)、微軟(Microsoft)、思科系統(Cisco)等代表的是「傳統科技企 業」,Twitter、facebook、Google代表的是「新科技企業」,那麼這些富豪熱衷投資的則是大家陌生的「新新科技企業」。五月份《信報財 經月刊》分析指出,他們近年投資的科技項目,大致有三大趨勢:
一、 危機即商機
「改變世界」是富豪們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富豪本身關注的議題是其投資決定的關鍵。世界級富豪往往是慈善家,對全球性議題自然有所關心,而他們做慈 善並非純粹捐獻,近年矽谷便興起「公益創投」(venture philanthropy),以最近重登福布斯富豪榜第一位的蓋茨為首。
而85歲的李嘉誠經歷經濟巨大變遷,意識到世界存在很多挑戰,尤其中國受人口紅利減少、環境污染嚴重、糧食減少等問題困擾。他就曾提到經濟學家Tyler Cowen的新作Average is Over,內容預測科技將取代人力。
二、 種子期 眾籌網站揀貨
最近一、兩年,科技投資出現了一個轉移過程,愈來愈多公司看種子期。所謂種子期,就是創業者有了一個概念,但卻欠缺資本將概念產品化,所以他們會透過眾籌網站集資。眾籌網站既是集資平台,也是民意調查,因為其資料是公開的。有研究便指出,以資金、支持人數、社交活動量(facebook讚、Tweets等)等數據,便可估算項目的成敗,準確度高達76%。
不少大戶也從中發掘不少筍貨。李嘉誠的維港投資便有不少來自眾籌網站,例如從Kickstarter跑出的Nanoleaf及Lock8,從Indiegogo跑出的InteraXon。
三、分散投資 分散風險
科研界競爭激烈,初創企業的新技術未必一定獨一無二,市場上總會有幾個競爭對手擁有相似技術。當年facebook不就是這樣挑戰MySpace嗎?要到最後才能知鹿死誰手。
投資非賭搏,超級富豪投資科技,金額通常徘徊1000萬美元左右,而且習慣進行聯合融資,很少見到他們「瞓身」,相反會視乎初創企業的表現才決定日 後會否繼續加碼。蓋茨便在4年內就已經兩度注資能源技術公司EcoMotors及Ambri,而李嘉誠甚至三度注資圖片分析公司Cortica。
節錄自《信報財經月刊》5月號 請登錄《信報財經月刊》iPad版
Facebook:www.facebook.com/ejmonthly
E-mail:hkejmonthly@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