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馬幣終點在哪?(四)錢變小了‧小民喊窮?

Tan KW
Publish date: Wed, 05 Aug 2015, 05:22 PM

2015-08-05 16:43

  •  

經濟學的宗旨應該是經世濟民,幫助人類做出最佳的選擇。但是,任何的政策都有其正反兩面,分別只是多與少,因此必須就各方面之利弊作出綜合研判及考量。

 

  •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如果馬幣近期貶值不止,馬股可能繼續承壓,無論是大亨,抑或小股民資產都可能面對進一步縮水威脅。(圖:星洲網)

就拿貨幣貶值來看,雖可提昇出口競爭力,進而強化經濟表現,可是其帶來的通膨、資產縮水等副作用也不少。因此貨幣貶值究竟是“經世”還是“濟民”之舉,我們在第四篇仔細評估。

 

疑問3:馬幣貶值重創消費?

奧地利經濟學家莫瑞.羅斯巴德(Murray N.Rothbard)在《你的錢,為甚麼變薄了?》書中寫道:“貨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也最錯綜複雜:不僅各國有各國的貨幣,有時貨幣還會貶值,讓我們覺得`錢變薄了’。”

2008全球金融風暴後,全球陷入印鈔大賽中,氾濫的資金流竄各地,讓各國貨幣就猶如置身大海中,有的時候風平浪靜,有的時候波濤洶湧,讓人摸不著頭緒。

隨著美國聯邦儲備局準備收水喉,市場的遊資紛紛走靠美元資產,讓區域貨幣陷入競貶漩渦之中,與我們生活如此休戚相關的馬幣也難逃一劫。

那麼,馬幣走貶究竟會對我們的荷包,乃至生活帶來甚麼影響?現在,不妨來看一看。

 

1.資產縮水

貨幣貶值,本國資產將隨之縮水,國內各種資產價格在國際貨幣的衡量下都變少。就拿外債來說,美元走強將導致政府的美元債務開銷增加,若將相關債務分攤給全國國民,每個人身上的負債都將多了不少。

 

馬幣貶值
馬股承壓

此外,馬幣貶值也導致股市受到牽連。就拿大馬富豪的身家為準,我們不難發現馬股下跌也讓他們的資產價值縮水不少。

目前,大馬10大富豪的上市資產達到1千零37億美元(約3千768億6千100萬令吉),相等於富時大馬綜合指數市值的35.5%,但2月數據顯示,在過去9個月國內10大企業大亨的上市資產價值縮水3.7%,比當時富時綜合指數的3.5%跌幅大。

今年為止,馬股已下跌2.16%。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如果馬幣近期貶值不止,馬股可能繼續承壓,無論是大亨,抑或小股民資產都可能面對進一步縮水威脅。

此外,隨著國民因資產價值縮水,舉債能力降低及試圖存錢還債,經濟系統內的流動性減少,也將導致市場需求減少、生產停滯,甚至是失業增加等問題,進而對總體經濟帶來影響。

國行2014年報顯示,今年內需仍將增長6%,仍是經濟增長火車頭,但私人領域消費增幅將從2013年的8%減緩至6.7%。

 

2.進口通膨

貨幣貶值引起的國內通膨的影響有三,首先,如我們對進口生產消費品依賴度高,貨幣貶值會引起國內消費物價指數上升;第二如經濟結構對進口生產仲介產品依賴度高,貶值會引起生產價格指數上升;最後如果企業將成本轉嫁消費者,這將導致推動型通膨。

 

成本轉嫁消費者
加劇通膨

就拿油價來說,油價在2008年漲破每桶110美元,而大馬作為石油淨進口國,馬幣貶值使得我們需為進口石油付出更高的代價。

石油進口成本攀升,進口商自然需要通過調漲價格回收成本,結果這樣的輸入性通膨問題就會引起國內全面性的物價上揚,並使得個人及家庭支出增加。

不過,國行2014年報指出,今年外部價格壓力料持續低迷,主要反映全球能源和食品價格走低。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計,在供應充裕及主要生產國氣候良好下,今年全球食品價格料走低,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見今年平均油價將落在每桶51美元,比去年的6月和12月的108美元和61美元為低。

 

3.購買力減弱

要瞭解貨幣起伏對一個國家消費者的購買力影響,非常簡單。我們以出國旅行為例,如果你前往貨幣升值的國家,你會發現許多產品價格變得昂貴,而買不下手,反之如果你去了一個貨幣趨弱的國家,你就會因產品價格廉宜而瘋狂血拼,不難看出貨幣漲跌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根據理論,貨幣貶值會讓企業採購國外原物料成本提昇,生產成本的提昇導致終端商品售價的調漲,最後消費者的消費力也隨之降低。

經濟學家指出,疲弱的馬幣已影響國民對進口產品的購買力,更可能加快通膨增長,令生活成本持續攀升。

要瞭解馬幣貶值對我們購買力的影響,我們不妨通過兩大調查報告來一探究竟。

 

馬幣遭低估58%

首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新版的“巨無霸漢堡指數”(Big Mac Index)顯示,馬幣估值遭顯著低估,在參與調查的44個國家和地區中,馬幣表現只比俄羅斯、印度、烏克蘭和委內瑞拉來得好。

調查指出,以美國麥當勞巨無霸漢堡售價4.79美元為基準,大馬同樣產品價格只需2.01美元(7令吉65仙),不足美國售價的一半,馬幣兌美元被低估了58%。

《經濟學人》是以馬幣兌美元3.81為基準,但市場普遍預期馬幣未來可能繼續走貶,國民購買力恐遭進一步蠶食。

購買力平價學說指貨幣透過匯率在兩地間兌換後,仍然能夠購買相同的貨品,而巨無霸指數透過各國麥當勞分店的巨無霸漢堡銷售價格進行比較,測量兩種貨幣的匯率理論上是否合理。

合理的匯率可理解為對等的購買力,而最常用的指標就是“相對購買力指標”(Purchasing Power Parity),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匯兌至另一個國家的貨幣後,理應有相同的購買力。

另一方面,瑞士銀行(UBS)每3年公佈的價格與薪酬報告顯示,2012年吉隆坡居民的購買力僅為紐約的41.3%。

以平均來看,吉隆坡市民需要工作26分鐘才能買到一條麵包,遠比洛杉磯、悉尼、東京和蘇黎世的11分鐘、12分鐘、9分鐘和13分鐘來得久。

若是想要買台iPhone,吉隆坡市民需要工作129個小時,比較起來洛杉磯只要33個小時、悉尼32.5個小時,東京和蘇黎世則為35和22個小時。

理財抗貶值

馬幣兌美元猶如坐上溜滑梯般直直落,加上消費稅(GST)上路推動物價持續上漲,眼看著家庭資產價值似乎日漸縮水,理財專家建議我們趕快理財抗貶值!

 

置產保值

物價飛漲,抗貨幣貶值,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將貨幣換成資產。產業向來被視為抗通膨的不二投資選向,但其實其抗貶值功力也不容小覷。

匯豐銀行去年調查發現,大馬富人投資海外資產比重為區域之冠,高達55%受訪者在海外置業,比中國和香港的45%和44%來得高,其中新加坡為大馬富人的置業首選,接著為澳洲和英國。

國際房地產顧問萊坊(Knight Frank)亞太區研究主管尼古拉斯指出:“根據我們與馬來亞銀行聯手的調查顯示,在2015年裡有36%的大馬超級富豪仍有意願繼續投資於產業,比全球平均高。”

 

大馬富豪愛海外買房

馬來亞銀行提供的資料,在最近的3至4個月內,大馬超級富豪也更活躍地買入海外城市如英國倫敦及澳洲的墨爾本的房地產。

大馬萊坊董事經理沙古南早前指出,隨著馬幣貶值,越來越多達大馬人去貨幣相對穩定的海外國家置產並不叫人意外。

 

海外置產有風險

不過,海外置產仍有風險,畢竟投資者只是將馬幣轉換成另一種貨幣,還是暴露於外匯風險之中。

另一分析員認為,投資海外產業將有利於投資者多元化資產組合,以投資新加坡產業為例,在當地置產即意味著投資者可將馬幣資產多元化至新幣資產。

產業發展商則認為,投資者在選擇海外置產地點時,應考量在當地經濟不明朗情況下,貨幣兌美元顯著貶值的國家,這將可為投資者帶來最大化的投資回酬。

“以過去2年,貨幣兌美元走貶5%及產業價值下跌20%來看,相關投資將帶來不俗的回酬。”

 

外幣投資

馬幣跌跌不休,投資外幣也似乎成為國人抗貶值的熱門選項。

國家銀行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杪,國內銀行系統的個人外幣存款暴增逾4倍,從2007年的24億6千萬令吉增至126億8千萬令吉。

隨著國人對投資外幣日趨熱衷,各大銀行也嗅出巨大避險商機,紛紛推出雙元貨幣(Dual Currency Deposit)存款項目。

說起雙元貨幣存款項目,投資者可能不是很熟悉。其實,雙元貨幣存款是指兩種外幣存款連結選擇權(Option),投資者選定本金貨幣及連結第二種貨幣,並設定兩種外幣兌換的匯率。

 

雙元貨幣具匯兌風險

雙元貨幣是依到期日雙方約定匯率,決定投資者可拿回的本金可能是兩種貨幣之一,故有匯兌風險。

投資專家認為,唯有全然瞭解雙元貨幣存款的操作概念,或者期望取得高於全球股票或基金的投資者才適合相關投資項目。

“你需要瞭解在甚麼情況下,雙元貨幣存款可能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回酬。”

 

海外投資

相信更好的選項是多元化投資組合至海外市場,這包括基金、銀行戶頭、產業、股票基金(ETF)或股票。

 

多元化投資組合

多元化貨幣曝露程度至其他資產類別,但投資選項則視你的財務需求、目標和風險胃納。

與雙元貨幣存款只投資單一外幣不同,分析員認為,多元外幣的投資工具將是更好的選擇。

“這就好像你投資多隻股票的本地基金般,你也可以藉此投資多項外幣。”

不過,市場人士認為,投資全球股市和債券只適合那些有閒有錢,還有投資技能的人,因為相關投資變化莫測。

“假設你投資的外幣升值,它能起到良好的對衝效果,即能帶來資本回酬,也能帶來外匯回酬。”

 

全球基金
提供股多國票投資

對於沒有投資管理經驗的人士,全球基金將是不錯的投資選項,因它可提供股多國票投資起到多元化一籃子貨幣機會。

領域觀察家認為,許多投資者都將新加坡視為首選的投資地點,主要是當地銀行提供廣泛的資產投資選項。

舉例來說,投資者可在新加坡選擇買進新興市場,抑或先進經濟體的債券,更可以選擇美元、歐元或其他幣值。

不過,與其他投資項目一樣,投資海外還是有一定的風險,但最終一切取決於你的個人胃納。

 

股票投資

最後一個轉嫁馬幣震盪的方法就是——投資可從高美元,甚至是低原產品價格中受惠的股票。

分析員認為,這包括擁有高馬幣主導內容及蓬勃外需的公司,就好比橡膠、半導體和科技類股。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銷售料持續穩健,預見今年和明年銷售將分別增長3.4%和3.1%,但增幅比2014年的9%為慢。

另一名分析員則認為,頂級手套(TOPGLOV,7113,主板工業產品組)和速柏瑪(SUPERMX,7106,主板工業產品組)等橡膠產品製造商,甚至是安全套生產商--康樂(KAREX,5247,主板消費品組)都料是馬幣貶值的受惠者。

“在橡膠手套領域,美元計價的收入將在轉換成馬幣時,為公司帶來更好的盈利表現。”

而在一些資深的投資者看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證券市場投資,購買股票和基金。

 

結言:

馬幣貶勢不止,商家、民眾已叫苦連天,但國行卻未見任何托市動作,似乎已默許馬幣持續貶勢,那麼馬幣究竟會貶向何方?我們將在下一篇探討馬幣將何去何從。

【馬幣終點在哪?(一)馬幣回到風暴期】
【馬幣終點在哪?(二)馬幣直直落‧經濟不受動搖?】
【馬幣終點在哪(三)馬幣急貶‧商家受惠?】
【馬幣終點在哪?(四)錢變小了‧小民喊窮?】

(星洲日報/財經‧專題‧文:洪建文)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120357?tid=6#ixzz3hvm0LvsP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yamloon

石油那边写错了

2015-08-06 05:08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