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印度需更多大企业/Project Syndicate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16 Sep 2024, 08:37 AM

在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疑虑与日俱增之际,印度的崛起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有人预测该国将成为发展中世界的下一个经济巨星。

不过您是否相信印度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可能取决于您更认同“年轻”还是“年长”的熊彼特逻辑。

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创造性破坏”的概念,描述了新的创新如何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淘汰旧技术来实现经济转型。但熊彼特关于经济活力和发展的观点并非一成不变:他最初强调企业家精神的首要作用,后来又认识到了大企业的重要性。

中国的优势

因此在评估印度的前景时,“年长”的熊彼特可能会关注该国产生的大企业数量。在这方面印度远远落后于中国,仅有8家《财富》全球500强企业,而后者则有135家。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取得了相对印度的领先优势:1990年代初中国有三家500强企业,而印度只有一家。

在人均收入方面,中国也遥遥领先于印度。1978年就是中国启动得以实现其“经济奇迹”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前的那一年,两国的人均收入约相当于美国的5%。

到2010年代初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相当于美国的20%,而印度仅为10%。

目前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收入分别是美国的33%和13%。

 

大企业推动经济

中国在培育世界级大企业方面远比印度成功的事实,或许有助于解释这种差异。

正如我和我的同事在2013年所展示的那样,大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相比之下数量更多的中小企业只是与更快的经济增长存在相关性,这表明可能是经济增长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反之。

正如“年长”熊彼特可能指出的那样,这类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大企业倾向于在国内开展研发和营销等高端和高附加值活动,而在国外开展低附加值活动。

虽然后者可以促进增长和知识转移,但后发国家要想打入全球经济的高端领域就必须将其转化为本地所有的创新型大企业。

“年轻”熊彼特或许会对印度留下更深印象,因为事实证明印度完全有能力创造出“独角兽”--也就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私营企业。

截至去年印度拥有91家这类企业。当然拥有368家“独角兽”企业的中国在这方面也远超印度。

但在全球范围内印度仍然排在前四位,仍落后于美国(1524家)和英国(153家),但领先于德国(64家)、巴西(30家)和韩国(29家)。

然而印度《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与独角兽企业之间的数量差距比也很明显。2020-2023年印度的这一比率仅为0.1,而中国为0.4,德国为0.5,巴西为0.25。而因经济被大企业把持而落下恶名的韩国,该比例则尤其高,达到0.6,意味着大企业实际上促进了独角兽的崛起。

借鉴韩国

这可能是通过几个渠道实现的。一是通过雇佣员工来传播相关技能和技术诀窍。比如Naver(基本上就是“韩国谷歌”)的创始人就曾供职于三星公司。

另外则是直接投资: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就作为股权投资者支持了数百家初创企业。

更年长的熊彼特可能会争辩说如果印度想成为与中国齐名的经济超级大国,那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大型企业的发展。

事实上如果没有本土大企业来推动增长和投资,印度的创新型初创企业很可能会被外国巨头收购。

如果要避免这种“脑力流失”就必须努力帮助初创企业在印度国内迅速成长,使其成为未来的旗舰企业。

韩国和台湾之所以能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靠的就是三星和台积电等几家大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是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为培育初创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或投资环境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将资源和能力集中于少数几家企业使其成长为领先旗舰所需的时间则更短。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印度需更多大企业project-syndicate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