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rticles to Share

[转贴] 中國反擊勝利!美元爆發驚天危機!

Tan KW
Publish date: Fri, 04 May 2018, 10:58 AM
Tan KW
0 503,041
Good.

美元爆發驚天危機,中國的反攻戰,終於迎來勝利的曙光!4月24日,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3%大關,全球著名的債券評級機構穆迪預測,未來3年美債收益率仍會上漲,到2020年將突破4%。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2017年,美國全球外債總額為21萬億美元。若按照3%的收益率,美國要還6300億美元的利息;若收益率上浮至4%,利息則高達8400億美元。

 

15253350938956.jpg

美債收益率上漲的背景,是全球對美元不能維持霸權貨幣的恐慌,繼而導致整個美國金融市場的混亂,比如美股全面暴跌。而這一切,都與中國的反擊有著莫大聯繫。要想理清這裡面的個中關係,咱們首先要明白美國國債與美元的關係。拉響警報:美元的驚天危機美國發行的國債,說簡單點,就是一張借條。而這個借條的主人,就是那些把錢借給美國政府的人,他可能是國家、也可能是公司、更可能是個體戶。但都有一個共同點:要想買美國的國債,首先得把錢換成美元。以美元作為參照物,美債的走勢與美元的關係就很好理解了。

 

15253350938612.jpg

美元需求量大,市場看好,美債就不需要靠高額收益率來吸引買家;相反,若美元需求量走低、或市場拋售美元,則會導致大多數用戶對美元信心降低,甚至不想買美元了。這時美債就需要提高收益率,來吸引買家。這就好比有人找你借錢,大家本來不想借。於是他把還款利息提高了,在利益的驅動下,很多人就願意繼續借錢給他。列個簡單的公式:美元需求大=美元走強=美債收益率下降;反之,美元需求小=美元走弱=美債收益率上升。

15253350939924.jpg

 

說白了,當大家都不想拿美債的時候,其價格下跌,收益率就上漲。為什麼不拿美債?因為美元需求量不夠,價值更不夠啊。講到這裡可能有人發現矛盾了:按照咱們的說法,美債收益率上升是美元走弱的果。那麼,為何美元近期還強力反彈了呢?

15253350937187.jpg

從之前的1:6.2升到1:6.3很好解釋。美債收益率上升就是一劑春藥,市場在短期內受蒙蔽,以為美元會走強,故而美元升值。要想弄清美元走強走弱的真相,咱們就瞄準一點:美元的錨定物——大宗商品的強弱!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若美元價值高,則購買大宗商品的價格就低;反之,若大宗商品價格高,就說明美元價值低。那麼,現在大宗商品市場是怎樣的呢?4月20日,特朗普在推特上怒罵歐佩克:你們這群牲口,人為推動油價上漲,老子不能接受!(心裡話)

 

15253350932073.jpg

特朗普原話:「看來OPEC又在故技重施。現在到處都是創記錄的石油庫存,連海上都是滿載石油的油輪。油價被人為推至非常高的水平!這不妙,也無法接受!」在特朗普發推特的前幾天,原油價格從65美元/桶上升到70美元/桶。而根據沙特官員的說法,未來油價將會突破80美元大關。作為大宗商品的扛把子,油價的上漲充分應證了美元實際走弱的真相!

15253350936721.jpg

 

總結一下:美債收益率上漲是因為美元在走弱,而美元走弱的原因是需求量下降了。問題來了:是誰擠走了美元的需求?誰又挖了美國祖墳?沒錯,就是中國!中國三箭定江山,美元悲歌破大關古有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今有人民幣三箭破美元。美國的致命弱點是美元的貨幣霸權,而維持貨幣霸權的基礎則是需求量。中國近期在經濟上的三大動作,全是沖美元的需求去的。第一箭,李代桃僵——原油期貨掛牌上市。3月26日,中國版原油期貨上市,中國與他國的石油貿易,都可以用人民幣結算。眾所周知,石油是美元霸權最大的錨定物,而中國占據著全球近30%的石油貿易量,美元減少30%的需求量是遲早的事。

15253350937134.jpg

 

當大多數石油供應國選擇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就會逐步取代美元的位置。市場已經放出這個信號,美元走弱是必然。第二箭,瞞天過海——鋼鐵人民幣。5月4日,鐵礦石期貨也會在中國掛牌上市。之前我們分析過,鐵礦石只是進一步削弱美元的需求,而藏在這背後的,是鋼鐵將成為人民幣下一個錨定物。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材出口國,利用鐵礦石期貨掌握原材料定價權後,有助於中國企業提升利潤,進一步擴大產能,擠壓西方鋼企的市場。當中國實力達到控制全球鋼材市場後,就會推出人民幣結算業務,在打擊美元同時,也刺激了人民幣的需求。

15253350934579.jpg

 

我們能看清的東西,其實美國早就看清了,怎麼辦?打壓中國進口鋼材唄!3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命令,決定對中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全面徵收高關稅,稅率分別為25%和10%。但這個治標不治本,因為美國市場只佔中國出口15%左右,根本影響不了全局,只是說能讓美國鋼企苟延殘喘幾日。第三箭,釜底抽薪——海南自貿區。海南自貿區,是衝著美國稅改吸引的資本去的。國際資本就那麼多,短時間無法增加,所以它是個不變量。當跑到海南投資的資本越來越多時,也就意味著去美國投資的企業就會越來越少。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外資需要在中國境內把錢兌換人民幣,再繼續投資。中國搞海南自貿區,這就相當於半路上劫了美國的胡。

15253350935330.jpg

 

作為全球競爭最激烈的貨幣,美元和人民幣已經形成了「零和博弈」的關係。什麼叫零和博弈,就是說人民幣獲得的利益,必然是美元損失的利益。如此,通過人民幣需求量增加,就可以證明美元需求量下降的事實。我們來看看下面這條新聞。4月17日,央行突然宣布: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15253350932173.jpg

重點是結果:此次降准,將會使1.3萬億人民幣流入市場。央行調整貨幣發行量是根據需求定的,若貨幣供大於求,必然要回收貨幣;若或不供小於求,則會想辦法為市場注入新增貨幣。4月人民幣新增1.3萬億,說明市場對人民幣需求量在上升。這對美元意味著什麼,想必大家都已清楚。美元危機:無解的死循環美債收益率破3%,第一個受衝擊的就是金融市場。其實並不意外,在美國經濟細分的垂直領域中,金融業佔比最大,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金融借貸。在今年的舊金山經濟峰會中,美國信貸俱樂部CEO桑伯恩說,美國有45%人依靠借貸生活。也就是說,美國有一半的人要依靠金融生存。

 

15253350932163.jpg

2017年,扣除抵押貸款債務,美國人的平均負債為23萬人民幣,家庭總負債超過81萬億人民幣,相當於中國GDP一年的收入。這跟美債有什麼關係呢?眾所周知,借錢需要兩個東西,一個是利息、一個是的借貸抵押物。兩者結合,就產生一個叫「抵押利率」的術語。說白了,就是你還錢的利息。一般而言,美國抵押利率絕不可能低於國債收益率,為啥?如果私人借貸的收益和國債持平,那還不如直接買國債呢,至少政府的信用度要比私人高得多。正因如此,危機,來了!一旦美債收益率上升,那美國的抵押利率就會上升,很多美國人就還不起錢,導致各大銀行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隨著時間蔓延,銀行套不出資金,美國整體金融環境資金面就會非常緊張,進而導致美股下跌。

 

1525335093137.jpg

以全球第一大上市公司蘋果為例。美債破3%後,蘋果股價連跌四天,市值蒸發4762億人民幣。然而,這只是開始...歷史上,凡是美債收益率大幅上升,美國就會引發金融危機,要麼是自宮,要麼是割別人身上的肉。1987年美債收益率上升,10月美股全面下跌,引發美國經濟衰退。2000年美債收益率上升,歐美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網際網路經濟遭到嚴重打擊。2007年美債收益率上升,次貸危機爆發,進而引爆全球金融危機!

15253350936301.jpg

 

這次美債收益率破3%,上至白宮美聯儲、中至金融市場、下至美國平民百姓都快急瘋了!為啥?因為一個不小心,金融危機將全面爆發。後院都快燒起來了,這場貿易戰美國還打得贏嗎?戰爭最高境界:殺人於無形總結一下邏輯關係:人民幣挖走美元需求量——美元供大於求,價值下跌——引發市場恐慌,拋售美元——美債收益率上升——抵押利率上升——美國人還不起錢,銀行資金短缺——金融用錢緊張,美股暴跌——金融危機——經濟衰退。

15253350934696.jpg

所謂蛇打七寸,整場戰役,中國就瞄準了一點:美元!我們都知道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最終目的,是要維持自己的霸主利益。而攫取利益的渠道,關鍵就在於美元。打美元、打金融、打美國經濟,全是衝著美國致命點去的。戰爭的最高境界,是殺人於無形。當美國人恐慌於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時、當中國人誓言突破晶片危機時、當世界聚焦於中美貿易戰和談時...殊不知,在經過晶片戰爭短暫防守後,中國已經發動全面進攻。這一次,是美元全線告急!

http://cnews.fbs.one/post641429

Discussions
3 people like this. Showing 3 of 3 comments

Beza

Don't always syiok sendiri. Ka Ki Kong, Ka Ki Song. US is the Superpower. Not China.

2018-05-04 15:22

VenFx

Thanks to Tan kw

To share such good self explanation over
Relationship of Bond yield / us index / oil commodity price.

2018-05-04 16:19

sherry_tsk

Thanks for sharing. Good point.

2018-05-06 03:25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