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1日讯)经冠病疫情重大打击及不断受外围经济因素笼罩下,国内产业市场的发展力度一直受限,但你是否知道,撇开这些不可预控的环境因素,有者当年种下“恶因”,现在结出了“恶果”,导致大家自食其果!
当年,所谓的房贷奥秘--压缩贷款(Compress Loan)和套现(Cash Back),使我国产业偏体鳞伤,时隔约10年后的今天仍未从中复原。业内人士认为,只要市场房产拍卖单位依然高居不下,意即调整期尚未结束。
国内产业市场一直予人欲振乏力,忽冷忽热;新楼盘售情慢、二手市场则有价无市、拍卖屋多不胜数。眼见其他国家已相继从疫情中“熬过来了”,惟我国仍等待不知何时到来的“春天”。
归根究底,这都是许多人当年的“无知”,造成现在要花长时间收拾烂摊子。
相信产业投资老手,对压缩贷款和产业套现这两种“房贷秘诀”记忆尤深,正正是这类“不正规”的投资技巧,使产业市场陷入调整期多年。
侯碧云
一次购10房濒临破产
“压缩贷款”于约 8至9年前在国内大行其道,不少投资者误信“房地产导师”而砸巨额一次过购入多个单位,但这实际上是一个严重的“投资陷阱”,最终或把投资者推向破产边缘。
房产咨询师侯碧云向《南洋商报》说,不少投资者当时大胆一次过购入 10 个单位,涉及金额超过1000万令吉。
她表示,当时配合压缩贷款还有一种叫产业套现,意即购买房产无需出钱之余,还能套现拿回一笔,然而这对一味想赚快钱,却理财技能不足的借贷者而言,根本是个“死亡陷阱”。
曾是发展商的她指出,在压缩贷款被吹捧时,当时房产的利润非常丰厚,每个单位的赚幅可达到 50%之多。
房市大热成“假象”
“压缩贷款大热时,一项 300 个单位的发展项目能迅速售罄,以致发展商陷入错觉,误以为市场需求如此高,胃口开始变大,发展项目越做越大,房屋单位以上千计算,实际这是个‘假象’,购买需求是创造而来的。”
她指出,自从压缩贷款在 3、4 年前“爆破”后,整个买卖市场大受影响。
以往买家一买便是 4 个单位起跳,如今买一间都思前想后,发展商不再像以往般轻易让单位售罄,而需长达 3年或更长时间售卖。
投资者本一心迈向财务自由之路,但因一次过购入多个单位,同时间背负多项债务,超出个人负担能力,在长期的逼压下,不得不断供,最终房产遭拍卖,欠债累累。
侯碧云说,近年拍卖屋数量有增无减,除了疫情期间酿下的坏账,很大部分是压缩贷款爆破后产生的后遗症:“我认为,市场还需要多几年的调整期。”
Created by jerret | May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