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銀行合併風再起系列(四)‧合併潮再襲‧華資銀行何去何從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03 Aug 2014, 11:57 AM

2014-08-01 16:24

 
大馬是東南亞華裔比例最大的國家,佔總人口3千萬約四分之一,因此為了服務這群獨特的客戶群,華資銀行也應勢而生,在高峰時期,國內華資銀行數量至少有數十間。

 

但是,隨著銀行業整合風狂刮,華資銀行已不復當年的風光,國內華資銀行數量就如同華裔人口不斷減少,現僅剩大眾銀行(PBBANK現,1295現,主板金融組)和豐隆銀行(HLBANK現,5819現,主板金融組)兩家,更令人對其未來生存備感關心。《銀行合併風再起》系列第四篇將重點回顧華資銀行的式微,以及摸索未來的方向。

 

中國華人下南洋歷史已久,隨著南下華人的財富不斷累積,銀行業也開始在當地崛起,在20至30年代國內華資銀行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只是國內銀行業併購潮一波接一波,銀行數量從90年代的50多家整合至現有的7家,其中不少遭併吞的都是華資銀行。

 

通過報紙、論文和網上資料發現,華資銀行曾在大馬銀行業呼風喚雨,只是一場接一場的金融風暴,加上一變再變的政策和營運環境,讓國內華資銀行的生存環境變得越發艱難,銀行數量也越來越少。

 

馬銀行、聯昌、興業資本
原是華資銀行

目前,國人熟悉的華資銀行僅剩大眾銀行和豐隆銀行,但其實馬來亞銀行(MAYBANK現,1155現,主板金融組)、聯昌集團(CIMB現,1023現,主板金融組)和興業資本(RHBCAP現,1066現,主板金融組)都曾經是華資銀行,只是在漫長的歷史漩渦中,逐漸從華商易手成政府相關公司。

 

其中,馬來亞銀行是由是華商邱德拔於1960年在吉隆坡創立的,並逐漸發展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型銀行,但是後面馬銀行發生擠提事件,導致銀行被國家銀行接管,並最終轉手至政府投資公司手中。

 

聯昌集團則原為聯昌銀行(Bian Chang Bank),由黃慶昌於1924年在古晉設立,銀行初期以商業融資和發售匯票(Bill of Exchange)為主,銀行在1975年被大馬土著銀行收購,更名為商業銀行(Bank Of Commerce),並透過一再的併購,崛起成為國內第二大銀行集團。

 

興業銀行(RHB Bank)則是在1966年由大馬第一任財長李孝式創立,後由他的兒子李裕隆接管。不過,李裕隆在1980年代經濟不景氣時脫售持股,導致興業銀行落入土著企業家拉昔胡申手上。

 

不過,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國內銀行因過度放貸、資金不足和管理不佳,令一些根基不穩的金融機構陷入倒閉危機,迫使國行出手相救,並在風暴後出台金融領域發展大藍圖等系列措施來進行領域整合,開始了華資銀行之殤。

 

1996年銀行大整合
50減至10家

在1999年的國內銀行大整合,國內銀行數量從50多家減至最終的10家,而主導的10家銀行中只有3家是華資銀行,遭到併吞的華資銀行包括萬興利銀行、聯合銀行(Phileo Alied)、太平銀行和福華銀行。

 

更糟的是,南方銀行(Southern Bank)在2006年接獲聯昌集團全面獻購獻議,起初南方銀行董事部以收購價格嚴重低估南方銀行的價值為由,拒絕這門“親事”,但後爆發了大股東基林河意欲罷黜南方銀行董事等系列風波,令當時這樁併購案備受市場注目。

 

但後來在雙方放低身段、軟化立場後,局勢出現了重大轉機,南方銀行也在一波三折的情況下,被併入聯昌集團內,結束了大眾銀行、豐隆銀行和南方銀行三大華資銀行鼎立的時代。

領導人魄力十足

經過一番的整合,現在國內銀行內純華資銀行僅剩大眾銀行和豐隆銀行,目前是國內第三和第四大銀行集團。

 

這兩家華資銀行能在艱辛難行的銀行業走得這麼遠,除歸功華社的鼎力相挺,還得誇獎管理層的領導能力和魄力,一步一步為銀行奠定強穩的基礎,才能抵擋虎視眈眈的各方攻勢,並茁壯成長。

 

這兩家華資銀行一路走來並不容易,現在就來回顧下它們的成長史。

 

大眾銀行寫連47年獲利紀錄

大眾銀行由丹斯里鄭鴻標一手創建,1966年8月6日首家大眾銀行在吉隆坡開業,隨後分行網絡逐步滲透馬六甲、怡保、檳城、新山等城市,最終覆蓋整個半島地區,最後在1980年代中期拓展業務至東馬,分行網絡遍佈全國。

 

在1990年初期,大眾銀行開始展開海外擴充活動,業務及香港、柬埔寨、越南、寮國和斯里蘭卡。

 

截至目前,大眾銀行旗下雇員人數達到1萬7千900,國內分行數量為258家,海外分行則有124家,其中香港83家、中國3家、柬埔寨25家、越南7家、寮國和斯里蘭卡各2家,並在上海和瀋陽設有2家辦事處。

 

大眾銀行主要專注於零售消費者銀行業務,並在住宅產業、商業產業和汽車貸款,甚至是單位信託基金等環節市佔率持續保持領先。

 

自1966年開業以來,大眾銀行財務表現持續增長,並創下連續47年獲利的紀錄。同時集團股本回酬、成本效率和資產品質表現也領先領域同儕。截至2013年杪,大眾銀行淨股本回酬為22.4%、成本收入比為30.7%,而總呆賬為0.7%。

 

以資產規模來看,大眾銀行截至2013年杪總資產為3千零57億3千萬令吉,為國內第三大銀行集團,市值為761億9千924萬令吉,為馬股第二大市值上市公司。

 

豐隆銀行積極拓海外

其實,豐隆銀行涉足銀行業已超過100年,集團在1905年以廣利按揭及匯款公司名號開始提供銀行服務,並在1934年改名為廣利銀行(Kwong Lee Bank)。後來,廣利銀行在1982年被馬聯集團(Mui Group)收購,更名為馬聯銀行(MUI Bank)重新出發。

 

1994年1月,豐隆信貸公司(豐隆金融前身)收購馬聯銀行,催生出豐隆銀行,而2004年收購豐隆金融旗下的金融公司業務,整合計劃宣告圓滿。

 

在2010年,豐隆銀行宣佈以50億6千萬令吉收購國貿銀行(EON Bank),整個合併計劃在2011年順利完成,豐隆銀行成功轉型成資產超過1千450億令吉的銀行集團,分行網絡也擴大至329家,而銷售與商業中心則涵蓋大馬、新加坡、香港、越南和柬埔寨等地。

 

目前,豐隆銀行為國內第四大銀行集團,市值為252億5千526萬令吉。

 

成功立足大馬後,豐隆銀行在2008年通過收購成都銀行20%策略性股權,成為首家進軍中國市場的銀行。同年12月,豐隆銀行成為首個獲準在越南成立和營運100%獨資商業銀行的大馬和東南亞銀行。

 

在2013年,豐隆銀行在柬埔寨成立100%獨資商業銀行,並在2014年2月於南京成立代表辦事處。

 

轉型升級求存

看著一家接一家華資銀行走入歷史,更令人對現碩果僅存的兩家華資銀行發展感到關心,更憂心華資銀行的前路該怎麼走。

 

當中,大眾銀行最令人關注,主要是創辦人鄭鴻標年事已高,加上其孩子無意接手父親這數百億令吉的銀行王國,都令人對未來接班人計劃感到憂慮,還好最近集團宣佈委任前獨立董事柯寶傑為第二副首席執行員,才解除了投資者對接班人不明的謎團。

 

另外,相比起其他銀行,華資銀行擴展計劃相對“保守”,與其他銀行大佬的一擲千金不同,華資銀行投資策略更為謹慎,曾經有股東在大眾銀行的常年股東大會上質疑管理層的業務併購和擴張政策過於保守。

 

因此,當其他銀行同儕猶如兔子般快速地在區域銀行業佔有一席之地,華資銀行的腳步卻猶如“烏龜”般緩速前進,能否如“龜兔賽跑”的童話故事般扭轉乾坤實在令人好奇。

 

更糟糕的是,隨著聯昌集團、興業資本與馬屋業(MBSB,1171,主板金融組)展開銀行業“世紀大合併”,市場揣測馬來亞銀行併購胃口可能遭到激發,而大眾銀行也可能是潛在併購對象。

 

英特太平洋研究主管馮廷秀不排除華資銀行遭併吞的可能,但重點在於是誰發起攻勢。

 

“雖然兩家華資銀行規模龐大,但只要買家有足夠的毅力就能成事。”

 

不過,另一位分析員認為,大眾銀行擁有3千125億令吉的優質資產,其規模實不容易被併購。

 

“同時,小股東對華資銀行有很深的情誼結,因此想順利收購恐得先過小股東這關。”

 

不想被併吞
就要變得更強大

被譽為購併天王的中國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曾說過“不想被併吞,就要變得更強大!”,因此華資銀行如果不想有朝一日被併吞,就得提昇自衛能力,善用自身優勢積極壯大,讓敵人想吞也吞不了。

 

分析員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華資銀行想在艱難的環境下持續生存,轉型升級是十分有必要的。

 

“華資銀行政策相對保守,往往掌握了大量現金,但對於投資升級或併購卻總是存在遲疑。如果公司只是一昧地防禦,而忽略了在危機時趁低吸購優質資產,為未來拓展計劃做好準備,將錯過大好機會。”

 

他認為,華資銀行應該利用手中的現金創造價值,而非被動地應對危機,公司短期固然能能以守為攻,避開不明確因素,但長期卻應繼續注資,擴張業務規模,這樣才能確保業務持續增長。

 

結言:

華資銀行走過了多少風雨,現在仍能屹立不倒實屬不易,但各路專家認為華資銀行應加碼擴充,才能確保未來生計,但是見證了全球金融風暴洗禮,我們還能相信銀行大就是美嗎?我們將在最終回探討銀行業大即是美的迷思,並探索銀行業未來挑戰所在。 

(星洲日報/財經‧報道:洪建文)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99443#ixzz39IXGPQaZ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2 of 2 comments

KitTheungmakmak168

说的好听一点也不是政治人物在背后为他们撑腰,不然他们有那么多子弹吞,政府高官就连州务大臣都没有份做的,完全是他们拿完,现在就连经济都要吞完,说实话,马来西亚有哪一家大企业不是他们掌托,不过如果没有政府的撑腰,他们根本不值一提,只会吃不会做,现在还敢说华人拿完经济,拜托,请他们看清楚马来西亚的大企业现在全部落在谁手才来说啦,控制媒体,欺骗人民,那些官,得空走一下民间看看经济给他们搞到什么样,迟早堕落的。

2014-08-03 15:00

KitTheungmakmak168

外资走的就走,三十巴仙固打质一天不废除,根本就对外资没有利益可言,剩下的都是稀土之类,外国不要的,这里收,越管就越差,柬埔寨,缅甸,印尼一天比一天更加攀升,印尼都已经开放了啦,这里几时才睡醒。。真可怜了国人。。

2014-08-03 15:06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