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rticles to Share

[转贴] 跌價代表內在價值跌? - 止凡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12 Jun 2016, 11:41 PM
Tan KW
0 503,089
Good.

2016年6月12日星期日 

 
近期內銀股價低迷,不時有blog友私訊小弟問及意見,有些更表示有點擔心。今天即管借這個工作坊命題來討論一下個人看法,其實也沒太大特別,只是提醒大家專注價值而已。



KW:

1. 何謂內在價值?如何計算?
例如建行3個月前7.5,PE才6、7倍,現在PE己經跌到5倍,但3個月買下的人帳面蝕了兩成多,是否代表它內在價值沒有7.5?還是市場持續低估了它?

2. 近期跌市,你有什麼部署?

3. 請問你可否透露一下你的持股?

4. 你是如何學習財務知識?


止凡回應:

試試先很簡單回應你的問題,有機會再在blog內分享更多。

1. 你要先分清楚價值與價格的分別,內在價值的計算可以很複雜,不只是看市盈率這麼簡單。舉個例子,你辦一家茶餐廳,日復日地做生意,有人出價向你買下這家茶 餐廳時,你覺得他出的價是否就是你這家茶餐廳的價值呢?你心目中一定有一個價值,這價值可能是因應其盈利、資產、前景、效率、品牌、毛利率等等而定立的, 買家的出價不一定能反應你心目中的價值。

2. 在近期急跌的市況,我已買入一些零售類股票。

3. 我的持股其實在不少雜誌訪問都有刊登,沒有什麼新鮮的,我不再重覆了。而參考別人的投資組合都作用不大,最重要是自己創出一套投資理念,在什麼價位買入什麼股票都要有合理解釋。

4. 學習財務知識可以有很多渠道,看書、看blog、看影片、實踐經驗,能做的都可以做。


後記:

上年8月的工作坊,當時的建行由高位$7.5回落了不少,這令不少人很擔心,亦開始對 價格與價值的概念有點混淆。相信來到今天,建行的股價更低殘,概念更模糊,認為價格下跌就代表價值下跌,市場所給予的估值總能反映其內在價值的。在這一 刻,我又想提提有何因素影響價格與價值。

以建行為例,影響價值的因素,包括盈利能力,壞帳問題,借貸公司的還款能力,即中國的負債比重問題,還有的是中國對內銀的政策等等,應該還可以舉出更多,總之影響其生意營運的因素都有關係吧。

至於,影響價格的因素,當然有很大程度關乎市場對以上這些價值因素的解讀,除此之外,還包括資金的流向,資金對內地資產的興趣,資金進出中國的自由度,市場氣氛,大戶的取態等等,還有更多的,所有影響價格的動作都有關聯。

每個投資者對以上看法都不會一樣,就算是同一個投資者在不同時候的看法都不會一樣,估值亦無絕對。正因如此,所以在不同時間會有買家,也有賣家,達至成交,這才會做出一個「市場」。

其實,對於內銀,我的持股是長遠的部署,可算是憧憬中 國未來的一項投資,若中國真的爆煲,那我就需要多寫一個從失敗中學習的故事了。當然,各路英雄與新聞雜誌所提出的陰霾風險,每一則我都會去理解,例如,大 鱷要沽空中國、中國整體負債佔GDP達280%、中國經濟增長下降、中央需要提出「債轉股」來請救民企等,相信大家對內銀今天的處境都心中有數。然而,有 幾個考慮點令我還是頗樂觀的。

建行的2015年盈利仍是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背負這麼多問題,但所得出來的數字,卻不是AIG在金融海嘯時虧本的狀態,又不是渣打在2015年出現27年來的首次虧損,建行賺的是2000億元人民幣!想一想,其實這是一個多麼具大的數字,但卻被說得像就來破產似的。

在《難得的銀行C》一文中與國際銀行的比拼,盈利效率等因素,大部份來說今天仍然有效。身邊有在國際銀行工作的朋友,之後再到一家內銀工作,對銀行業頗了解,這位朋友表示未來日子能賺取暴利的銀行就只有中國的銀行,因為它還是在玩一個封閉著的遊戲。

每年中央也有一個借貸上限,其實每一年各國有內銀能賺多少,都是中央說了算,息差亦然,這樣的現象,有好有壞。然而,在今天國際銀行都在吃苦頭的時代,內銀受這樣的控制與保護,實在不是壞事。

建行在2005年尾以$2.35上市,當時每年賺不到500億,論賺錢能力,今天已超 過4倍了。論風險,壞帳問題最嚴重的時候應該是內銀上市之時,當時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大約只有10%,今天是13%,比國際一級銀行都要好。當時的不良貸款 率為3.84%,今天為1.58%。最應該擔心的一個比率,減值準備與不良貸款比率,當天是66%,不足一倍,這代表減值撥備比不良貸款還要少,而今天是 150%,對上一年是220%。

另一個考慮點是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2005年時大約為7.5%,即銀行每借出 100元,需要放7.5元在人行內,變相就好像在做一個13倍的槓桿。過去十多年來,人行一直在提高這個存款準備金率,直到曾經超過20%,一直到 2015年才「降準」。借出100元要放20元在人行內,槓桿就只能是5倍。其實,這幾年全球在放水,中國股市總是升不上來,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央借這個存 款準備金率在「收水」。

關於價格是否一定反映價值這一問題,以前在《市場有效論》 一文也有討論過。常聽說在內地的股票,國際大戶的佔比不高,八成是散戶。這又有可能,內地市場,資金隨時准入不准出,內地的富豪都想辦法把資金調出境時, 哪個大戶夠膽把資金投入內地市場去呢?我一直有一個迷思,這樣的市場結構,出現嚴重錯價又多出奇呢?大行出報告唱淡,指問題有多嚴重,指造假帳云云,其實 大行們又有多少個有能力投資進這個市場呢?
 
作為普通散戶,手上資料不會比市場上其他人多,分析個股時如果受市場氣氛影響,很容易變成了「見好唱好,見衰唱衰」,再看著價格來擔心一番,這就正中大戶下懷。另外,如果這樣一眾內銀,完全什麼陰霾都沒有的話,有無可能如此低殘的價格呢?關鍵在於安全邊際是否足夠。
 
請別誤會我又在唱好內銀,只是說說個人看法,考慮點並非價格,而是價值。建行雖仍是我的愛股,但絕不是唯一持股,我對影響內銀內在價值的因素亦非常擔心,如見變質,絕對會沽掉,但今天還未到這地步。

最後,有一個最重要的考慮,就是中國的數字真假難辨,如果這些數字全是造假,這則是最大的風險來源,影響深遠。各blog友如有更適合自己的投資機會,亦犯不著去冒這些風險,買個「盈富基金」就可以了。題外話,如果中國爆煲,「盈富基金」大概都不好過吧。

http://cpleung826.blogspot.my/2016/06/blog-post_78.html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sostupid

Your intrinsic value is the something that can make you feel better by doing it so that you are not wasting your own life.

14/06/2016 13:16

當書呆子不叫內在價值(pe ratio 不是內在價值是數學)! 寫這麼多還不如當大便紙.種之,有內在價值,就不是大便紙,如果是大便紙就沒有內在價值.

2016-06-14 13:22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