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銀行(BNM)總裁丹斯里潔蒂上週發佈《2014年國行年報》時,態度堅決地強調大馬目前面對的困擾,很大程度要歸咎“觀感”上的錯覺,實際情況完全不如人們想像般糟糕。
-
(圖:星洲日報)
然而,由於油價暴跌、馬幣暴跌、國行儲備萎縮、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的倒債風波等利空陸續闖進大馬,不少人都擔心大馬經濟已經動搖,隨時可能崩塌。
這足以顯示,國行和市場人士對經濟的看法,顯然存有嚴重的分歧;那麼,實際情況究竟如何?是國行太過樂觀,還是我們自己太悲觀了?
配合國行年報的出爐,且讓《投資致富》替各位逐一解答……
《投資致富》認為,全天下最容易被傳播的恐懼,名為“未知”。
多數人,總會對自己不熟悉的事務感到恐懼,經濟就是其中之一;好比說,當聽到大馬很可能因某某問題而破產時,許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擔心起來,深怕公積金會不見、銀行存款會不見、股市會暴跌、房市會崩潰……然而,有關大馬是不是真的會破產,卻相對不被關心;原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懂經濟的人不多,會害怕的人卻很多。
因為“未知”,多數人在聽到和經濟有關的壞消息時,並不懂得要如何從龐大而複雜的經濟資訊中找尋正解,或評估相關消息的潛在實質影響;到最後唯一能做的,就是無緣無故擔驚受怕,變得越來越悲觀。
本期《投資致富》特別整理了一些和國行政策有關的疑慮,及近期異常被關注的經濟相關課題,然後按邏輯和數據一一給予解答,藉此樹立一個“正確看待問題”的範本,希望各位往後以更理性遼闊的思維,自行思考和消化源源不絕的重大經濟課題,學會辯明是非真偽。
話不多說,先來看看這些範本吧。
市場疑惑1
1MDB主宰一國興衰?
若問題多多的1MDB破產,大馬也將跟著破產?
解答:《投資致富》認為,1MDB問題多多、需要徹查絕對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一家規模約500億令吉的機構,真的能獨自主宰一國的興衰?
按邏輯來說,不可能。(潔蒂亦強調國內沒有一家機構有能力獨自主宰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首先,1MDB不是一家只有負債的空殼公司,而是擁有價值不菲的發電廠和土地,包括15座發電廠、敦拉薩國際金融中心和馬來西亞城(Bandar Malaysia);在最壞的情況下,這些號稱總值514億令吉(這裡可能要留個問號)的資產,可以變賣還債。
也就是說,1MDB雖背負逾420億令吉債務,但只要資產還在,我們至少無須擔心說誰該承擔1MDB的債務。
用更簡單的例子解釋:小明有一間價值50萬的房子,但同時仍欠銀行50萬令吉貸款,那麼,在還不起供款的情況下,小明是否會破產?
我們知道,答案是不會,因變賣房子就能讓小明抵銷債務,小明充其量只會蒙受一些手續費或價差虧損而已。
這顯示,小明的“淨負債”,不會是50萬令吉。
1MDB的情況亦是如此。
各位自己想想,即使1MDB最終被迫清盤,並導致政府需承擔虧損,但這是否足以讓GDP規模超過1.1兆令吉、年收入和開銷均超過2千億令吉的國家,跟著破產呢?
市場疑惑2
馬幣“勾”得起嗎?
馬幣兌美元即將跌至脫鉤前的3.80令吉,這是否意味國行需要再次讓馬幣掛勾,以防止馬幣跌破3.80?
解答:會這樣想,代表人們並不瞭解掛勾的意義和潛在危害。
對於“會否掛勾”的疑慮,潔蒂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會,匯率波動利於穩定大馬經濟,掛勾只是徒增傷害的做法,只要匯市依然有序,國行就不會干預。”
匯率掛勾,一般指的是將本國貨幣和某國貨幣的匯率鎖死在特定水平,如國家銀行當年就曾因亞洲金融風暴造成馬幣暴跌,而將令吉兌美元鎖死在3.80令吉。
然而,掛勾的代價非常巨大;除意味貨幣政策將失去意義,亦代表國家銀行需動用外匯儲備,無止盡地以固定匯率吸納多餘本國貨幣,外匯波動為經濟提供的天然平衡功能,亦將跟著消失。
所以,一個國家只有在面臨危機、且用盡方法都無法阻止貨幣貶值的情況下,才“可能”宣佈貨幣管制,將匯率固定在某個水平;對執政者而言,掛勾絕對是種最沉痛的救命方法。
就連去年面臨央行瘋狂升息、盧布一年內慘跌50%等危機的俄羅斯,都堅持不願進行貨幣管制,這足夠讓我們看出貨幣管制的嚴重性;那麼,連貨幣政策都還沒動用的大馬,怎可能進行貨幣管制?
更何況,3.80令吉雖是國行當年宣佈掛勾時的訂價,卻不代表這是個“非守不可”的關口,因貨幣匯率是由基本面和供需原理訂價,今天的合理價未必代表3或5年後的合理價。
因此,把3.80令吉看作是國行的底線,其實已沒有意義。
市場疑惑3
國行該不該插手?
家債繼續升高、經濟風險上升,國行為何還不採取行動?
解答:首先,在質疑國行“以靜制動”的做法前,我們該先想想:“國行究竟該採去甚麼措施來應付現有狀況?”
若要阻止家債攀升、馬幣貶值、資金外流,國行應該升息;但若要刺激經濟活動或成長,國行卻該降息。
這意味著,無論國行如何調整貨幣政策,都勢必會同時對大馬帶來好和壞的影響。所以,對於國行該升息或降息,永遠存在辯論空間,因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且難論對錯。
其實,從潔蒂發表的言論中不難察覺,國行如今的最大行政焦點,依然放在捍衛經濟成長,因全球經濟復甦失衡對大馬而言仍是極大的威脅,惟因長期的低利率環境亦可能引發新風險,因此國行目前僅把隔夜政策利率(OPR)維持在稍趨寬鬆的3.25%水平,不升也不降。
潔蒂認為,就目前環境而言,3.25%仍是相對恰當的水平,主要因仍趨向刺激經濟成長,且通膨率下滑亦讓實際利率重返回正面水平,暫時無須擔憂“負利率”問題。
至於家債,大馬家債目前雖仍以9%的速度成長,但其實已比高峰期的15%降低不少,顯示國行近幾年的打債措施已取得成效,且領域專家都相信即使不再打債,家債成長率也還會繼續放緩。既然已有效果,國行何需再冒著經濟風險積極打債?
《投資致富》發現,許多人其實不太瞭解國行;國行是一國金融體系的最高指揮官,任務是捍衛金融系統及經濟的穩定性和秩序,監督和及時糾正問題雖是國行的日常作業,但這不代表國行喜歡干預市場,只要市場仍朝國行預期的大方向前進,國行就沒有著急或重手干預的理由。
胡亂滅火,絕不是國行該有的態度,因這只會燎起更多火源,一家政策和行政風格多變的國行,到最後必定無法服眾,享有“全球最佳央行總裁”美譽的潔蒂,不會不懂這道理。
市場疑惑4
外匯儲備算糟嗎?
外匯儲備下滑意味大馬經濟脆弱?
解答:像大馬這樣一個規模不算大的出口導向國家,外匯儲備乍看之下當然是越高越好,因這將提昇國行控制經濟平衡、或應付重大危機的能力,不過,把外匯儲備下滑說成是經濟脆弱的象徵,卻不盡然。
這是因為,外匯儲備一般雖被視為穩定的象徵,但實際上,維持高額儲備亦存附帶一定的問題,因捍衛高儲備同時意味國行需承擔機會成本,其他國家亦會因此批評國行壓低匯率;因此,如何管理外匯儲備,絕對是門深奧的學問。
實際上,外匯儲備減少未必代表經濟脆弱,因只要國行認為有必要降低儲備,或決定用儲備去實現某些目標,如調節匯率,儲備就可能減少,而這與經濟強弱並無直接關係。
所以,當外匯儲備下滑時,我們不可立即主觀說經濟正在轉弱,而是需要評估下滑後的外匯儲備,是否仍維持在合理水平。
截至2月27日,國行外匯儲備為1千105億美元,相等於總短期外債的1.1倍,同時足以支付7.9個月的保留進口;這意味外匯規模足以覆蓋所有本地機構的外幣貸款、買回所有由外資持有的馬幣債券,並且可連續7.9個月支付用於內需的進口項目。
這樣的儲備數額,算糟嗎?
有鑑於此,當面對“儲備跌暗示大馬經濟脆弱”的指控,潔蒂才會忍不住感嘆說:“國行過去總被各方批評說外匯儲備太高,如今儲備下滑了,但怎又說成是脆弱了呢?”
市場疑惑5
油價拖累大馬?
油價不行,大馬經濟也完蛋?
解答:在今年1月見報的《低油價風暴來襲!》系列報道中,《投資致富》曾仔細和深入討論過油價暴跌對大馬的潛在影響,並得出“油價大跌不會造成大馬破產”的結論,原因是大馬對原油的依賴,其實不如多數人想像般嚴重。
至今兩個月,各項數據顯然印證我們當時的觀點;如經常賬至今保持盈餘、石油佔政府總收入比重料在今年下跌至22%、政府赤字目標只稍微上修至3.2%、第四季經濟仍取得5.8%增長等,在在反映出大馬經濟確實不如人們想像般脆弱。
同時,由於這些年不斷要求銀行提高緩衝資本,並設法阻止家債和壞債成長,大馬金融系統的免疫力極高,游資充裕,壓力測試顯示即使國內呆賬率突然飆升,國內銀行的緩衝資本率也不會跌破最低法定要求,且多數銀行仍可保有盈利,這亦將大大降低骨牌效應的蔓延風險。
潔蒂上週就在發佈會上強調:“人們誇大了油價下跌對大馬的影響,需知在大馬GDP中,服務業和製造業就佔據約80%,反觀礦業只佔7.9%,且我國最大的出口其實是電子與電器產品,不是石油,製造業佔我國出口高達77%。”
她還解釋,面對油價下滑,馬幣匯率的波動其實也很好地發揮了平衡作用,因儘管石油相關出口受損,惟馬幣貶值卻讓其他出口產品和服務有望從中受惠,緩衝了低油價的影響。
此外,透過自由浮動訂價機制,油價下滑其實也“暫時”強化了大馬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費士氣,為經濟成長做出貢獻。
這就是大馬經濟現況,無論我們喜不喜歡,相不相信。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報道:李三宇)
KitTheungmakmak168
也是道理,只是马来西亚本来就可以变得更加富裕,只是有某某之分而已,况且那么大条虾米一直吃,怎样富有都没有用~
2015-03-16 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