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把麦●麦传球

突破交易,乘“升”逐北/麦传球

Tan KW
Publish date: Thu, 17 Jun 2021, 12:38 AM
Tan KW
0 512,741
投资把麦●麦传球

在我2021年03月25日的文章 “阻力是上升之母”中,我谈到了突破交易( “Breakout Trading”)。在本文,我将与你分享在价格上涨之前,识别潜在突破股票的方法。

让我们快速回顾一下, “突破”是指价格突破了在先前交易范围之内的价格,或超出定义的支撑或阻力位。有效或良好的突破必须有高于每日平均的成交量,如果还得到其他一些技术指标的确认就更好了。

当你要进行突破交易时,你通过阻力位以及趋势线来寻找价格刚突破关键水平的股票。

一旦股价超过阻力位,波动性就会增加,而价格通常会朝着突破的方向发展。

突破交易策略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很多时候,这是未来价格大幅波动以及主要价格趋势的起点。

但是,突破交易最重要的事情以及常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识别在不久将来会具有较高突破性潜力的股票?

要识别突破性股票,首先你需要找到一个具有明确支撑或阻力区域的价位。

1、整合型股价图表型态

当股价陷入明确的支撑和阻力位之间的通道时,被称为整合 (consolidation)。整合中的各种图表型态可以表明突破即将到来:包括头肩形、三角形或旗形等。

整合期的长短也往往与更大的突破有关。一只在固定范围内交易很长时间的股票,通常会比只盘整几周的股票会做出更大的波动。

长时间横盘的个股,虽然大盘涨的时候它不动,但是跌的时候它也不跌。这种股很有可能是有大户照顾的。

如果你认为是有大户照顾的,那么该股在价格交易区间内的时间长短,将是与持有成本呈高度正相关的,而也与资本要求回报相关。因此,在该价格交易区间持有期和成本越长,大户所需的投资回报就越高(因此价格就应该会被拉升得越高)。

横盘的时间越长,股价上涨的幅度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在结束横盘整理的走势后,又出现了底部放量大涨的现象,接下来就很可能会迎来一波主升浪行情。

2、量比价先行

虽然交易量高的股不一定会成为超级牛股,但超级牛股的形成,必须伴随着大交易量。

一般而言,当底部一段时间有大量的交易量时,说明有大户悄悄的吸纳股票或对倒。而且当交易量持续放大时,价格才能持续上涨。

只有资金购买了能够影响股价走势的数量,股价才可能过后被大户拉升和被散户追高,因此量比价先行,量是价上涨的先行指标。

在这个时刻,如果突破前的价格水平是一年或几年的低点,你看到的是被称为地价天量的交易模式。

请阅读我之前关于交易量的文章,(2020年07月30日,月“量”代表我的心)。

3、股价创新高

如果该股是某时间段内(例如,头寸交易者为1 年,盘中交易者为1个月)的一个新高价,这意味着目前的抛售压力不大,因为没有很多之前被套的人,也因此很容易突破到下一个高位。

突破交易最好的切入点,是当价格突破基于不同技术指标的几个阻力线时买入。在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红色圆圈内,价格同时从三条阻力线突破,即绿色趋势线、蓝色30天移动平均线和红色水平阻力线。

这比价格仅从一种阻力位突破更重要和有效,因为使用3种不同类型技术指标的3组交易者,将同时看到阻力位被突破了。因此,从逻辑和技术上讲,三组人的购买力将比一组人大得多,因此价格上涨的潜力更大。

然而,只有当价格突破蓝色阻力线上方的较高水平时,你才会看到黄金矩形中,那两根比之前的11根阴阳烛大得多的看涨阴阳烛。这两根大得多的看涨阴阳烛,可以为日内交易者产生更高的日内利润。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在这两个更大的阴阳烛日之前的11个交易日,未能产生一个大的看涨阴阳烛?

散户被困黑色长框

原因在于黑色长框内的一根非常长的看跌阴阳烛。

当日有许多散户被困在这个更高的价位上。

因此,当价格从红色支撑线突破但仍然低于蓝色阻力线时,每当价格接近蓝色阻力位时,许多被套在这个价位的散户乘机止损。只有当所有这些止损的头寸被更高的买入量抵消后,价格才能更容易上涨,从而产生了两个更大的看涨阴阳烛。

查看左侧观察阻力位

因此,如果你是日内交易者,请确保查看价格图表的左侧来观察当前的阻力位,这样你就可以买入面临较低阻力的股票而获得更高的价格上涨潜力。

现在我相信你对阻力位和产生的阴阳烛型态有了更好的了解。

你是否觉得对技术分析的不同方面了解得越多,你获得的乐趣和利润就越多?

所以请继续关注这个专栏,让我们一起提高我们的交易技巧和利润。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突破交易,乘“升”逐北麦传球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AAA555

识别在不久将来会具有较高突破性潜力的股票。

2021-06-17 10:28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