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博弈理论,因为能够参与博弈的对手,都是高智商的聪明人。我本愚钝,不过学习心强,常常为观察聪明人斗智乐而忘返。
Sona石油特大的发展,我认为值得再写下去,告诉大家一些博弈的实践。
在讨论Sona石油的特大里斗智斗乱的过程中,我先岔开去讲讲CLIQ能源,作为开始。
CLIQ能源的股东或管理层可能在苦中作乐:“哎呀,Sona石油,你也别得意太早,你可能是五十步笑百步,我们是栽在证监会手上,死不甘心;但你和当局的博弈赢了,也别开心太早,股东特大的决定,可能让你落得和我一样下场呢!”
闲话表过,文归正砖。我以一位朋友的“我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比大多数人聪明,而实际上我们就是那‘大多数人’”作为开始。
博弈,本来就是要想深一层。你不只要考虑自己的得失,也要考虑别人或对手的得失,这样你才能极大化自己的收获。
我们就以Sona石油特大的结果为例。假设照常开会,那么结果有二:A–收购成功;B-收购失败。再从A和B的结果来推断各方得失。
董事部和Sona石油–收购成功,公司得以存活(+);收购失败,公司就得清盘(-)。
支持收购资者–收购成功,意愿达到(+),收购失败,目标也失败(-)。
反对收购者–收购成功,可在最短时间得回保证回退资本(+);收购失败,股票被套住,必须等到4个月后公司清盘,才得回资金(-)。
董事部冀收购成功
从上述情况看来,最希望收购成功的,是董事部和Sona石油,因为这关系到公司存亡,所以必须不遗余力的让收购个案通过。
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收购价减了50%,过了证监会的关卡;到了股东特大,临时建议对留下来的股东回退资本,目的就是要收购资产成功,活、下、去!
而支持收购者甲,自然有他们的原因,当中可能是Sona石油的支持者或同党、对Sona石油的未来存有梦想者、资产的卖家、或是能在收购中受益者等等。
这些人的不利之处,是必须要有公司75%以上的凝聚力,否则就会失败。
反对收购者乙,到今天只有一个原因:当局设计了一个步骤来保护小股东,可以退场;或是利益集团,直接冲着保证回退的资本而来。
这类人又分成两派,一派是希望越快拿钱就回酬率越高,另一派是无所谓的,反正赚或拿定了。
Sona石油的董事部,除了靠自己和支持者甲(这些是所谓的铁票),也要想方设法把反对者乙的游离分子拉过来,加强自己胜利的筹码。
于是,出现了”在特大前如果收购通过,将回退资本“的建议。
不过,这个建议疑点重重,一名聪明的股东就点出,它把没有要求回退的股票资本分配给剩下股东,如果反对的股东们很多要求退钱,那么,它就没法进行资本回退。
不在收购上下功夫,却在股东的口袋里打主意,董事部似乎已经黔驴技穷了。
特大展延或可改变局势
从董事部的临时出招,到开会的支持展期,收购计划败象已露。
那么为什么两次投票结果不一致呢?答案出现在反对者乙。
我开头说过,这项特大吸引了很多聪明人参与,其中一批是打这个算盘的:如果收购通过,他又投反对票,那么他在反对收购的过程中,是个大大的“+”。
这类人,视“收购不通过”为一种失算,因为他的钱会被套住,导致预期回酬降低。
所以,当他发现收购案应该不能通过时,他马上转过来支持延期,为自己制造最大的利益,反正事到如今,等多30天,总比等4至5个月好。
至于董事部,反正是横了心,乙老大倒戈正中下怀,双方合作,争取了一线生机。
况且,这一轮延期也让许多反对票曝光;到底有多少票反对,董事部心里有数,如果不能在30天内改变局势,增加支持率,那么再死一次,也无人可埋怨了。
因此,这个延期,虽然在心理上可能有人很不满意,但在博弈游戏里,却是最佳结果--全赢,没有输家:董事部和支持者甲:这次死不去,留个希望反败为胜;反对派乙老大:这次没套住,留个机会下次再“偷鸡”;反对派乙老二:这次没得投,是有点“条气不顺”,但是下次投也一样,我还是肯定能要回我的钱。
Ven Felix
All about the integrity and corporate policy to minor sharehoders, when come to a major decision cross road ,shareholders is the key.
Personally, i'm not happy the director remuneration has always at high level. Good sample from ; Rsena, has put the minor shareholders interest at first.
2016-04-06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