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rticles to Share

[转贴] 要賺多少巴仙才賣?——重温冷眼文章(一)- Walkers

Tan KW
Publish date: Tue, 08 Sep 2015, 09:50 AM
Tan KW
0 502,480
Good.

Monday, 7 September 2015 

 

冷眼是我在股票投資上的啟蒙。我很慶幸自己投資股票沒多久,就接觸到他的文章,並一直嘗試遵循他所謂的投資正道。

他讓我知道何為價值投資。他也讓我知道買股票是買公司股份,我們可以通過股息的分派,分享到公司的盈利和成長。他說過,如果每個人都依循正道投資,那麼,大家都可以一起在股市賺錢,沒有人需要虧錢。所以,股票可以不是一個零和遊戲。

若不是受他影響,今天的我,可能會是一個在股市裡忙於殺進殺出賺價差,每天為著股市/股價的起落而乍喜乍悲的投機者。所以,我感謝他的分享。

前輩已經很久沒寫文章了,在他的新作面世之前,我們先一起來重溫他的舊作吧!也希望更多股市新手可以讀到他的文章,並調整好投資心態。

《要賺多少巴仙才賣?》原文:

 買進股票之後,股價節節上升,這是投資者夢寐以求的事。

但是,除非你把股票賣掉,否則的話,你所取得的只是“紙上富貴”。一旦股價回落,這“紙上富貴”可隨時化為烏有。

所以,在股票投資中,“賣”跟“買”同樣重要,甚至比買更重要。
 

到底要賺多少或是要賺多少巴仙才該賣呢?

我們知道,無論你多聰明,你也不可能做到每買必賺。

實際上,也沒有這個必要。只要能做到賺的次數多過虧的次數,長期來說,就可以致富。而致富可以使我們達到投資的最終目的——財務自主。

長期持股者不多

要累積財富不但要做到賺的次數比虧的次數多,而且所賺的數目要比虧的數目大,這樣才可以達到累積的目的。

可見,何時賣出或是賺多少巴仙才賣,實為累積財富的關鍵。

在這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法。

例如有人相信“套利永遠不會錯”,所以稍有盈利就脫手,他滿足於蠅頭小利。

這種人最易失去了賺取豐厚盈利的機會。

例如在去年(指2009年)第一季當金融海嘯最嚴重的時候,股市中到處是“低垂的果實”(Low hanging fruits),隨手都可以採到又肥又大的熟果,而那時也的確有不少人以低得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價,買到高素質的股票。

但是,能收藏一段較長時間的投資者,少之又少。

大多數投資者在股價稍微回升,取得一、二十巴仙的盈利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把股票賣掉,眼巴巴的看著同一隻股票,上升了二、三百巴仙,使他失去了一次黃金般的賺錢機會。

這類投資者所犯的錯誤是:像金融海嘯這樣的投資機會也許十年才出現一次,如果你錯過了,也許要過十年才有在一、兩年之內賺取二、三百巴仙盈利的機會,這不是很可惜嗎?

賣得太早,就好像是一隻可以長到10公斤重的西瓜,但你在它長到兩公斤時就採摘了,使你失去了品嚐其甜美果汁的機會。

可見賣得太早肯定是錯誤的作法。

我曾經研究過不少表現傑出基金,他們所買的股票也不是每一隻都可以取得豐厚的盈利,只要其中一、兩隻有特出的盈利表現,整個投資組合就有不錯的表現。

脫售別迫不及待

同樣的,散戶如果在所買進的一批股票中,只要有一、兩個有超高的盈利表現,你的投資組合就可以取得超越大市的表現。

但是,在短期內你不大可能看出。在你的組合中(也許由一、二十隻股票組成),那一隻股票會有“超常”的表現。所以,稍有盈利就迫不及待的套利,極有可能所賣的就是會生金蛋的天鵝。

如果每隻股票只要有錢賺就賣,最後整個組合的表現必然低於大市的表現。這樣,你很難達到投資致富的目的。

所以,有“利”就“套”或 是設定一個目的,例如,有三十巴仙的盈利就脫售,絕非明智的投資法。那麼,是不是要等到取得驚人的暴利才該賣?我們知道,沒有永遠上升的股票。當股價漲至 某個階段時,大部分的股票價值已被極​​度高估,已不值得投資下去,再收藏下以,已沒有意義了。如果你再不賣,你不算是個精明的投資者。

這種情形就好像果子已成熟了,如果再不採摘就可能在樹上爛掉,種樹人也無法嚐到甜美的果實,失去了種果樹的意義。

那麼,到底要賺多少才該賣?

大部分人無法作出決定,是因為大部分人都把股價孤立起來看,沒有一個判斷的標準。沒有標準,當然就無從比較;無從比較當然就無從判斷。

以基本面判斷

要判斷,首先就要找出標準。這個標準來自基本面。

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把股價與基本面脫鉤,結果就如失去了手杖的盲人,自然容易掉進土坑里。

一隻股票到底是便宜還是昂貴?價值是被低估還是高估?單看股價是無法判斷的,你必須將股價與基本面掛鉤才能判定股價是過高或過低——過高該賣;過低不可賣。

所以,只要你將股價與基本面掛鉤,你就不難決定何時該賣,你就可以減少賣得太早或太遲的錯誤。

舉例說明:

最基本的標準是本益比(Per)。本益比就是多少年賺回本金(投資額),例如以1令吉買進一隻股票,1令吉就是你的本金。如果此股每年每股淨賺20仙,那麼RM1.00 ÷ RM0.20 = 5,這5就是本益比,也就是說五年可以賺回1令吉的本金。

現在看以下的例子:

假如你以每股1令吉買進,本益比為5倍。假如在一年中股價漲至2令吉,如果把股價孤立起來看,你已賺了100%,這​​是很高的利潤。

也許你認為股價已過高,就把股票賣掉,你會失去賺取更高盈利的機會。

實際上,如果該股每股淨利增至40仙的話。以2令吉的股價,本益比還是5倍。

在估值方面,並沒有比1令吉更高。

如果該公司的每股淨利上升至80仙的話,即使股價上升至4令吉,本益比還是5倍,跟該股在1令吉時的估值相同。

盈利表現決定未來

在這一輪的牛市中,手套股的表現超越大市,許多投資者由於賣得太早,失去了賺取厚利的機會,就是因為他們忘記了手套股的股價上升了數倍,但每股淨利也上升了數倍。

所以,在估值方面,例如在本益比方面,其實沒有增加。

只有將股價與基本面掛鉤的少數投資者,才會緊握低價買進的手套股,取得驚人的回酬。大部分投資者只看股價,不看基本面,很早就脫售投去賺取厚利的良機。

至於手套股將來的表現如何?其實是決定於個別公司的盈利表現(每股淨利),與其去猜測股價起落,倒不如多花精神研究其前景,從基本面而不是從股價去找答案,那才是更實際的投資法。

我必須指出,本益比只是評估股價高低的其中一個標準而已。

一隻股票該何時賣出,還要加上其他因素,例如公司的前景、財務情況、週息率、股市大勢等等。

總之,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判斷,不能單看一個標準,更不能食古不化,沒有“一個標準跑天下”這回事。

但是,有一點是不會錯的:就是何時該賣,取決於公司的業績表現及估值,不取決於股價漲落多少巴仙。

如果每股淨利持續上升的話,不妨長期持有,萬一買進後每股淨利大跌,即使虧本也要脫售,切勿久留。

能夠做到賺多虧少,財務自主,如探囊取物,何難之有。

讀後感:

冷眼的文章特色,除了淺白易懂(任何有心學習的人都可以讀得明白),就是常引用比喻,也因此顯得生動易被記取。有些內容,我只讀過一次,卻印象深刻,比如這篇文章,用“過早採摘的水果”來形容賣得太早的股票。

剛開始投資股票時,我就常 犯這個錯誤。那時候,每天都會很留意股價起落。看到買入的股票價錢上升時,總是很興奮。但是,興奮的心情,總是伴隨不安,很擔心下一刻股價突然會跌,見財 化水。所以,莫說開番,賺幾倍什麼的,要賺個二、三十巴仙都難。就如文章裡說的,永遠只賺那麼一點蠅頭小利。

後來,接觸了長期投資的概念,加上這篇文章的影響,每次考慮賣股的時候,就會想到“甜美多汁的10公斤西瓜”。為了可以品嚐到更甜美的果實,我願意讓這已經有兩公斤重的西瓜繼續增長。我開始培養了我在股市裡的耐性,並收穫了更豐富的果實。

我也非常喜歡文章的最後一 句,“財務自主,如探囊取物,何難之有?”。這一句,也是讀一次就深烙腦海。雖然投資年數不長,但我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何難只有?”。要在股市裡賺錢, 真的一點也不難(難只難在於想一步登天,賺快錢),只要按部就班,持之以恆,財務自由之日也是指日可待。

百思不解的是,為何大多數人,都寧願捨易取難?
 

http://walkersinvestment.blogspot.my/2015/09/blog-post_7.html

Discussions
6 people like this. Showing 5 of 5 comments

JXRepcoBuffet

good one...

2015-09-08 10:10

pisanggoreng

a good sharing at the right moment.

most of the people can tell you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buy,but on one can tell you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sell . some depend on chart , some depend on trailing loss, but I prefer FA

2015-09-08 10:25

kiselye

Good sharing

2015-09-08 21:34

cheeseburger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reminded us to keep cool even today market was bullish run...

2015-09-09 15:24

Ong Kam Siong

Very good sharing

2015-09-09 22:37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