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在17年前(1996年9月)曾短暫實施過賣空措施,當時大馬交易所立志要成為世界級的股市,因此也仿傚先進市場,推出這種可讓投資者先賣後買的交易模式。
然而,隨著亞洲金融風暴在次年爆發,賣空活動為大馬市場製造了大災難。外國金融大鱷巧妙使用賣空交易來狙擊大馬市場。尤其當時新加坡的自動撮合股市也有交易大馬股票,炒家利用馬新股市兩地股票的價差進行賣空炒作,從中牟取巨大利潤。
因此,大馬政府在實施資金管制措施時,其中一個手段就是關閉新加坡自撮馬股市場和封殺賣空活動。
自此賣空活動在大馬股市消聲匿跡,一直到8年之後即2007年1月才重獲新生,不過新面貌的賣空措施和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當局稱之為受管制的賣空,加了許多嚴格規定,包括不能無票賣空、只有特定的100隻上市股允許賣空、不可鍵入較最後一個交易價位更低的價格和必須與中央存票機構借取的股票一起結算等等,在限制重重下,這種賣空形同虛設,已經無法對市場或個股帶來任何衝擊。
在2019年,當局進一步放寬賣空活動,推出“股票借貸協商交易”(SBL),允許通過股票借貸來進行賣空,不過,當時也未引來市場太大回響。
如今,交易所把可賣空股票的數目增加至171隻,當局雖聲稱可刺激交投,但是其效果有多大,仍是一個疑問。
股票賣空交易向來頗具爭議,即便是歐美市場,在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後,也已禁止裸賣空(即無票賣空)交易,顯示了歐美先進市場作為賣空機制的始作俑者,最終身受其害,感受到未加管束的賣空活動所帶來的重大殺傷力。
然而,賣空並非一無是處,它可以讓投資者進行護盤和風險管理,以及讓估值過高的股價回到合理水平,甚至可讓投資者多一個賺錢的機會。因此,只要有良好監管,賣空並非壞事。
目前似乎只有投資機構涉足賣空活動,散戶不得其門而入,其實不少投資者聽到“允許賣空”一詞都會眼前一亮,尤其是一些價格不合理上漲的股項,巴不得狠狠去賣空它,如果當局進一步放寬和完善賣空條例,鼓勵散戶參與,或許賣空在大馬就不再只是空有其名的交易字眼。(星洲日報/財經小品:李勇堅)
Greenpower
Is it dangerous
2013-07-24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