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公佈之2016年調整預算案,政府預期低油價下油氣收益挫低140億令吉,政府開銷砍90億令吉或原本預算的3.4%,同時維持赤字3.1%。
一些非硬體計劃,低於50億令吉的計劃將受展延,以節省達90億令吉。
赤字是否能夠維持3.1%而不走高,很多經濟學家都質疑這點,皆認為赤字可能走高至3.3%;石油收益大減,企業盈利大不如前,這將衝擊企業稅收,因而預期會出現更大赤字。
與此同時,6%消費稅保持不變,主要是2015年4月實施的消費稅,確實是大馬政府的“及時雨”,在顯著乾涸的國庫中起一些潤澤作用,但卻苦了全民。
於是,一個一度宣稱“以民為本”照顧人民的政府,為“以民為本”賦予新義,人民反成了拯救國家經濟的棋子。
說人民苦,除了“苦”是2015年風行之字,並非無來由的,這包括很多白糖、麵粉津貼取消,汽油津貼改成自動浮動式。種種原因拉動的通膨壓力,即便仍有薪資增長,惟增幅亦追不上各種大環境形成的“利空”,因而也就無可避免的壓縮市場需求和買氣。
另外,民間有太多負擔,家債的房貸與車貸,已佔據了個人收入的泰半,而且也佔大馬GDP的八至九成;人民其苦無比,稍微到市場看,就可感受內需猶如罩上寒霜,要如何支撐起2016年的GDP成長?
農曆新年快到了,市場尚無喜慶氣氛,人人不敢隨便用錢;消費稅間接促成物價騰漲,馬幣疲弱造成進口式通膨,兌區域各國貨幣也走軟,在各個程度上澆冷了很多人的出國意願。
中國與歐美經濟走緩,出口的引擎放慢速度,內需也一樣令人不敢樂觀,首相兼財長納吉在修正預算案中宣佈月薪8千或以下者,在2015年獲扣稅2千令吉。
我國有約200萬納稅人,財政部估算此舉損失稅收達3億5千萬,也促成個人節省約4萬7千500萬令吉,同時也誓言加緊追稅行動!除此,正如2009年曾用過的一招,僱員少繳3%公積金,藉此釋放更多現金,期望拉抬罩上寒霜的內需。
乍看,政府是從善如流,然而若深切追究,這也是“納吉式財政管理”的模式,即由左袋進右袋,右袋進左袋,弄得人們眼花繚亂。
人民明天會否更好?或是“王小二過年”?這自然也決定納吉式財政管理時日的長短!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文:張啟華)
dalpinia
Hopeless leaders.....no medicine can cure anymore....
2016-02-02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