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rticles to Share

[转贴] 内向是種个性,不是一種死穴 - 水星

Tan KW
Publish date: Fri, 22 May 2020, 08:31 AM
Tan KW
0 513,205
Good.

Thursday, May 21, 2020

 


過去幾天,自己組合陸陸續續出爐的業績有黑狗,咖啡機以及老虎,再加上月初時的倫平。當中,本身衹是對老虎較往常一般拖到最後兩天才公佈,“過早”來到的業績和其表現有點驚訝,其餘大致上給水星熊的感覺是一如既往的四平八穩,雖然這次業績潮反映著的還不是最艱難的時刻,但是,能夠在這種局勢維持平穩,對自己而言已屬意外驚喜。

突然發現,自己會選擇這種安靜穩定地做好自己本分,為股東賺取利益的公司,除了優質的基本面,大概還因為是覺得它們和內向的水星熊的本性很相似。

每次回國都會抽時間整理房間,有次在文件袋里翻到了自己首次應徵工作時的簡歷,時隔多年回頭看去,看到自我評價那一欄的開頭寫著:“本人個性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際,擅長團隊工作”,不禁啞然失笑。

把它拍下分享給做HR的朋友,她回水星熊兩個吐舌的表情,然後提到:“我們每年收到的幾百份resume里,幾乎90%的人都會用類似的這幾句話來偽裝自己。哪兒有新人敢承認自己內向,木訥,不善交際?這樣不就等於向考官宣告,雖然我很優秀,但不要錄用我嗎?”

水星熊有點意外,更多的是無奈。意外的是,連專業的HR都會把“內向”歸入貶義的範疇;而無奈的是,正因為有太多人持有同樣的想法,才會選擇用謊言來偽裝自己。

不少人有過類似的問題:

我不喜歡參加多人聚餐派對,但又怕顯得自己孤僻內向不合群,怎麼辦?

我一到人多的地方就心煩,是不是有什麼毛病?

我太內向了,不太會說話,該怎麼改變自己?

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你需要先瞭解“內向”真正的含義。

內向不等於木訥,更不等於社交恐懼。

我們對內向有一種誤解:內向的人一定不大愛講話,比較嚴肅和孤僻,有著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礙,在人多的社交場合常常呆若木雞。

看過一些注重內向個性與優勢的心理書籍,當中覺得最貼切的定義是:

內向的意思是你更容易从獨處中獲取能量,無論是物理空間上的獨處,還是心靈的放空。

當內向的A和外向的B遇到煩心事時,A更希望能自己待著,無論是看看書,聽聽音樂,甚至什麼都不做衹是發呆;B則會選擇參加熱鬧的聚會,或向一班朋友傾述。

像水星熊一樣,是個內向的人,就一定不善於社交嗎?

你需要區分一個概念:內向與外向是性格因素,是一種風格,而社交,是一種能力。

能力無需改變,它需要的是練習。

不妨嘗試用“群聊”和“私聊”去理解。在一場網聚中,外向的人像是群里的活寶,不管對方熟悉與否,都能輕鬆地與之破冰打開話匣;而內向的人通常是較沉默在旁聆聽的一群,他們更傾向於與人私聊,需要一些時間來找到同頻的人,但一旦“配對成功”,溝通就會漸入佳境,比外向者更容易建立深層的聯繫與共鳴。

因此,內向的人并不是社交無能患者,他們衹是不喜歡無意義的閒聊,他們習慣用沉默的傾聽來識別跟自己同頻率的人,一旦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可愛和有趣,就像水星熊一樣(不要臉的自誇)

所以,你要做的選擇題並不是“外向還是內向好”,而是“我要去喜歡所有的人,還是只喜歡聊得來的人。”,僅此而已。

內向者雖然慢熱,但是善於傾聽,又因為不太八卦而成為很多人的傾訴依靠。

內向者或許不太喜歡過多的閒聊,但比較細心,別人隨口説的小事也會留意到,因此能不時地製造一些驚喜。

內向者或許沒辦法做到八面玲瓏照顧到所有人,但專注力很強,因此做事效率可能較高。

就像文章一開始提及的LPI,HEIM,UCHITECH和MBB,雖然鮮少有爆發性的成長表現,但卻有一種沉默寡言的靠譜。

本來也一直想改變自己內向一面的水星熊,意識到這些事後,才有勇氣做回原本的自己,開始選擇性地參加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比如爬山,board game之夜;果斷且客氣地拒絕那些會消耗自己精力的事,比如受邀去disco跳舞或karaoke唱歌。

其他人的聚會并不會因為水星熊的缺席而黯然失色,而水星熊也不會因為錯過了本來就把握不住的機會而後悔傷心。

猶如錯失了本來就輪不到自己賺的政治概念暴漲股,給予祝福,但毫不可惜。

如果你也是個內向的人,“學會選擇”是你需要培養的最重要能力。

選擇你喜歡的人,認真維護你們的關係。

選擇你喜歡的事,珍惜你寶貴的精力和注意力。

要知道,可怕的不是內向,而是四不像。

明明想說話卻要強顏歡笑,明明煩躁不安卻要假裝活潑。

一直讓自己處於“社交一小時,回家暖半年”的痛苦狀態,那才是最得不償失的選擇。



~內向熊~
 

 

Discussions
2 people like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foongmay

写得太棒了,很有意思的分享,谢谢

2020-05-22 08:55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