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資源(MRCB,1651,主板產業組)上週提議私下配售20%新股,募集介於4億4千萬至6億1千萬令吉,讓市場大感意外。
不過,人們意外的不是私下配售本身,而是公司管理層前後不一的說辭。
馬資源兩週前“三喜臨門”,贏得總值47億7千萬令吉的國家體育館重新發展計劃和Kwasa白沙羅主要承包合約,以及發展值高達113億令吉的賽城市中心發展計劃(CCC),讓市場驚喜,但不少分析員同時擔心一次拿下3項重量級項目可能加劇融資壓力,迫使馬資源發新股集資,包括附加股。
有鑑於此,分析員當時紛紛維持馬資源財測和目標價不變,靜待管理層給予給明確的指引。
回應市場要求,馬資源前週舉辦了一場分析員匯報會,管理層強調無意發股集資,而是會透過其他途徑融資,包括把一些資產注入馬資源桂和(MQREIT,5123,主板產業投資信托組),及成立產業發展基金(PDF)引進新投資者。
在發股疑慮消除後,各證券行立刻大幅調高馬資源目標價,因為不發新股意味每股盈利和淨資產不會被稀釋,而這也原是最擔心之處。
誰也沒想到,還不到一週時間,馬資源就公佈了私下配售20%新股的消息,這不但使投資者一頭霧水,不少分析員也在報告中表露出驚訝的語氣。
可惜的是,驚訝歸驚訝,獲調高的目標價卻再沒被調整回來,儘管當初調高目標價的理由已不復存在。
當然,馬資源管理層可以反駁說“無意發股集資”指的是附加股,不包括私下配售,但私下配售同樣涉及新股,同樣會造成稀釋效應,管理層就不該釋放出不會發股集資的訊息,造成誤導。
更何況,從“無意發股集資”到“提議私下配售20%新股”,僅相隔了短短幾天的時間,這是否意味管理層在向分析員表明無意發股的時候,心裡早已有私下配售的腹案了呢?
上市公司所公佈的官方資訊,不但被廣大投資者用作參考,還會影響分析員所撰寫研究報告,因此必定得確保相關資訊準確無誤、黑白分明,絲毫不得馬虎。
舉個例子,當證券行相信管理層的話而調高目標價,投資者則因相信證券行的報告而買入馬資源股票,那麼,當馬資源股價在宣佈私下配售後連跌兩天,責任又該歸誰呢?(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文:李三宇)
msivral
Translation astrocious..besides the management's confusing announcements or is it the reporter's confusion? Small time investors lose out.
2015-11-24 01:49